明博体育明博体育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多次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,调整优化高校学科结构、专业设置,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。学科专业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,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和关键,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能。学科专业只有顺应社会发展而优化调整,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及人才支撑。
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。2023年,教育部面向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工作,这是对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一体化推进的再部署,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谋定,对加快高质量发展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进入到普及化阶段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,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高校学科专业必须因时而变、动态调整明博体育,面向产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,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,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大学因城市而兴,城市因大学而盛。比如美国加州旧金山的斯坦福大学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高校重点发展计算机学科,为硅谷输送了大量从事技术研发的优秀人才。技术创新推动英特尔、谷歌、苹果等企业快速发展,城市经济水平因此迅速提升,促使美国西海岸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和经济中心,并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聚集,助力加州多所高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,实现了共生共赢。学科覆盖面广、科研实力强是湖南高校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。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显示,在进入该学科排名全国前50%的学科数中,中南大学有42个、湖南大学有34个、湖南师范大学有24个、湘潭大学有17个、长沙理工大学有16个、湖南农业大学有11个、湖南科技大学有9个、湖南工商大学有6个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有6个、湖南中医药大学有4个、南华大学有4个、湖南工业大学有2个、湖南理工学院有2个。
良好的科教资源为地方发展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支撑,也成为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。地方高校比中央部属高校招收了更多省内生源,比如,湖南师范大学、湘潭大学2023年本科新生分别有63.8%、58.9%是省内生源。从学生毕业去向来看,省内学生毕业后更容易留在本省就业,例如湖南师范大学2022届研究生和本科生分别有57.54%、57.67%留在湖南就业,湘潭大学2022届研究生有45.9%留在湖南就业。他们是湖南人才引培的主流,也是助力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,是技术研究的主力军和科技成果的重要产出者,也是应用技术创新的源泉。围绕省域产业链分布,布局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,推动教育与产业链深度融合,才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,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,进而真正将高校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地方创新发展动能。
湖南拥有工程机械、轨道交通装备、中小航空发动机、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并提出主攻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优势产业链。省委《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》明确提出,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,改造提升现代石化、绿色矿业、食品加工、轻工纺织4大传统产业,巩固延伸工程机械、轨道交通装备、现代农业大学专业、文化旅游4大优势产业,培育壮大数字、新能源、大健康、空天海洋4大新兴产业,前瞻布局人工智能、生命工程、量子科技、前沿材料4大未来产业,从而构建起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“四梁八柱”。加快建设富有湖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亟须补充相关专业领域人才短板。省级工信和人社部门应加强本省产业人才需求研判,定期发布本省产业集群急缺的专业人才目录。省级教育部门应引导“研究型大学—应用型大学—高职高专院校”分层分类建设,指导高校科学制定发展规划,分梯度培养相关专业不同层次人才,形成相关产业领域“领军人才—技术骨干—技术人员”的完备人才供给梯队。
比如,中南大学、湖南大学等研究型大学应大力支持发展材料、冶金、轨道交通等支撑本省产业链的学科专业,可积极争取增加硕士、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培养数量,分类培养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,建立“卓越工程师学院”,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,提升解决行业产业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。应用型大学应以本科人才培养为主,可设置和发展机械、计算机、化学、电子信息等学科专业,每年定期开展企业人才需求调研,精准掌握各产业人才需求清单,合理确定专业招生数量。比如湖南城市学院与企业合作相继开设了艾华学院、奥士康班、五矿二十三冶“订单式”班、远大住工学院等,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,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5年超过95%。以满足企业生产实践需要为导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,避免了盲目追求招生规模,努力实现精准对接,培养出基础扎实、融会贯通的实践型人才。高职高专院校可以电气技术、机电技术、铸造技术、焊接技术、应用化工技术等应用类专业为主,深化产教融合,开展产业订单式培养,增加实习实践,提高学生设备操作能力。
高校每年应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调研,对就业率持续走低、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应减少招生数量、停招或予以撤销。例如2017年以来长沙理工大学等多所湖南省属高校先后撤销了服装设计、公共事业管理、旅游管理、市场营销、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。
地方高校应成为“揭榜挂帅”的“主力军”。近年来,湖南由省级科技部门统筹,每年组织梳理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清单,面向省内高校进行“揭榜挂帅”,实行“赛马制”,支持引导了全省高校围绕重大产业技术难题进行集中科技攻关。2021年至今连续发布重大科技攻关“揭榜挂帅”项目榜单,2022年12月发布制造业关键产品“揭榜挂帅”项目,2023年11月启动交通运输科技项目“揭榜挂帅”,这些项目有力推动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和质量。
研究型大学应积极推进优势学科创新先行,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力度。材料科学、冶金工程大学专业、矿业工程、交通运输工程是中南大学“双一流”学科,化学、机械工程、电气工程是是湖南大学“双一流”学科。此类研究型大学应以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为使命,及时调整学科研究方向,瞄准产业技术难题,攻克关键核心技术,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、巩固延伸优势产业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提供技术支撑,保证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自主可靠。
应支持研究型大学联合相关科研院所,牵头建设省级化学、数学、生物等基础学科研究中心,围绕前瞻性、颠覆性技术进行基础理论研究,为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节能环保等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原动力。研究型大学内部应探索建立新型举校体制,建立面向省内重点产业集群的“现代产业学院”,打破院系和学科壁垒,构建“空间联通、队伍互通、评价融通、研究贯通”的研究模式,开展有组织科技创新。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,推动政、产、学、研、用深度融合,大力推进集技术研发、落地转化、生产制造等功能为一体的“产业技术创新中心”“新型研发机构”建设。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制度,打通基础研究、应用研究、成果转化到产业生产的全部链条,推进教育链、产业链、人才链、创新链深度融合,实现政府主导、高校引领、企业支撑、社会参与的省域“科技创新内循环”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。
当前,以人工智能大模型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5G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加速改变企业生产、管理和经营模式。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不断涌现,各地都在抢抓数字经济机遇,推动产业结构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。全国多省都在建设以“省实验室”为代表的高能级科技平台。湖南成立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(实验室)、岳麓山实验室、湘江实验室、芙蓉实验室四大实验室,打造战略科技力量,分别瞄准先进制造、种业、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、精准医学,吹响了科技创新带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冲锋号。
锚定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蓝图,全面对接高质量发展所需的4×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机械、计算机、电子信息、生命医学等传统学科专业应主动开展学科交叉、融合创新,以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专业改造升级。湖南科技大学等8所高校均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人工智能、数字经济等新工科专业。增设这些新兴学科专业,有利于在新一轮技术变革中抢占科技制高点,培养数字经济人才,为全省发展数字经济和产业数字化升级提供新动力。研究型大学应发挥高校人才聚集桥头堡作用,一方面主动谋划布局新能源、储能科学、碳中和等战略新兴学科,探索成立未来技术学院,培养“专、精明博体育、特、新”的研究型人才,另一方面引育优秀学科领军人才,建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学位点,培养高层次研发人员。此外,研究型大学还应设立专项资金,长期稳定支持在前沿科技领域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研究,引导高校学者潜心科研、“十年磨一剑”,力争开辟发展新赛道、塑造发展新动能,为省域经济发展贡献新的智力支撑、培育新的增长点。